一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
培根說:“經(jīng)得起各種誘惑和煩惱的考驗,才能達到完美的心靈的健康。”一個人不認清人生的意義,缺乏遠大的理想,必然會沉湎于身邊瑣事和兒女情長,為無謂的煩惱困擾;
只有以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,正確對待生活中的各種矛盾,才能豁達大度,精神抖擻。心理鄙俗,就會鼠目寸光,庸人自擾;心理高尚,才會胸懷開闊,目光遠大。
許多青年改革者能夠在種種打擊下堅持正確的方向,忍人之所不能忍,處人之所不能處;許多病殘青年,能夠經(jīng)受病魔的折磨而滿懷豪情,就是因為他們在學習理論、參加社會實踐的過程中逐步樹立了共產(chǎn)主義的人生觀。
人生觀是人格的核心,一般來說很少變動,而個人的需要、愿望等,則會隨著時間、環(huán)境的變化而變化,但總是與人生觀、信念相一致并受其制約。
樹立正確的人生觀,并以此為中心把需要、愿望、理想同行動統(tǒng)一起來,才能保持心理健康。
二、接受現(xiàn)實的自我
在青年人所具有的條件中,容貌、體態(tài)、素質(zhì)、氣質(zhì)都與遺傳因素有關(guān);家庭出身、幼年生活的環(huán)境,也不能由本人選擇。
先天造成的生理缺陷難以彌補,童年和少年的時光,也不可能挽回。如果對這些條件滿腹怨恨,只能徒添忱傷。
人不僅要對自己的一切充分了解,而且還要坦然承認和欣然接受。孤芳自賞和自輕自賤,都會增加個人的不安和痛苦。
對自己期待過高,視為尚無用武之地的英雄,便會覺得“廟小神仙大",以懷才不遇而牢騷滿腹;
對自己估計過低,就會覺得在社會上毫無價值,不是因長得丑而羞于見人,就是因水平低而不敢有所作為。這兩種人對自己都常懷不滿,憎恨、拒絕自己,在無謂的嘆息和反悔中度日。
總之,只有欣然接受自己,才能避免心理沖突,有的青年字句尚欠通暢,便幻想寫出驚世之作;有的青年幻想在短時間內(nèi)便做出震驚寰宇的發(fā)明。
抱負水準過高,因為脫離現(xiàn)實,往往碰得焦頭爛額;抱負水準過低,會安于現(xiàn)狀,不求進取。
只有抱負水準適當,在改造客觀條件的同時不斷調(diào)整目標,才會避免挫折,保持飽滿的情緒和旺盛的斗志。